能不能简单阐述下京都的禅文化? -凯发网站
我认为日本是一个很有禅意的国家,不仅在于日式茶道、花道、文学、音乐甚至动画,更在于每一个日常,有人说,禅就是日本的灵魂。
在京都,不断流连于大街小巷,观赏大大小小的日式庭院与枯山水,拜见各种寺庙与神社,与当地人一样吃各种平民又用心的应季美食,在鸭川发呆在岚山看竹在鞍马爬山……日式审美的来处逐渐明晰了起来,仿佛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禅的顿悟。
日本宗教哲学家铃木大拙说:“禅宗以外的佛教各流派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的范围,几乎仅仅限于宗教生活,只有禅宗超越了这个范围,这是意义深远的事实。禅深入到国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层次中”。
确实,日本之“禅”绝非仅限于宗教范畴,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国民的骨髓,体现在日本国民文化生活之中。大家有看过著名日本卡通《樱桃小丸子》吧?小丸子的爷爷友藏时不时吐出的自作诗桥段让人捧腹,这种日式古典短诗叫作“徘句”,著名的有“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春日河川上,正是一桶靛蓝流”等。日本是一个普通人也喜欢创作充满禅意徘句的国家,正如兵库县芦屋市一个60岁的妇女也能写出“落叶中流出禅问答”这样优美的“徘句”来。而这些以思考自然和人生为初衷创作的充满禅味的短诗,是日本人对世界万物作出的创造性回应。
生活“禅”:以四季流转为日常审美准则
禅是一种极为和谐的心灵状态。在禅里,人无欲无求,无敌无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内心开放达至与宇宙连通的境界。那么难道日本人就真的已经普遍达到了如得道高僧般自若的状态?
显然不是,但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追求。
在日本的生活压力着实不轻,源于浓厚的集体主义和日本人对工作的极致投入,日本现代社会在外国人眼中看起来难免像一个机械化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工作岗位上全力付出,即使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必须要发挥出自身全部的力量去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人的工具性愈发明显,人的孤独感就愈来愈突出。生存的意义何在?日本人从“禅”中找到解答。
日本以四季流转为审美准则:在春日樱花树下,人们边赏花边喝酒,尽情享受这一年一度的樱花祭典;夏夜,各地举办大大小小的烟花大会,女孩子穿上花色各异的漂亮浴衣出席这趟夏日盛宴,与家人朋友徐徐看着烟火在夜空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秋天正是户外运动和大快朵颐的最好时节,正所谓“食欲之秋、读书之秋、运动之秋”,除了壮丽的枫叶美景,还有各种美好的风作物纷纷上市,秋高气爽也是进行修学旅行的好天气;冬天,大雪飘至,开始准备精美用心的贺卡寄给想念的亲朋好友,对他们表达一年的感谢与来年的祝福。
这些仪式感十足的生活日常,融合了日式传统审美准则,对四季风物的充分理解与感受直抵人心。就像茶道、花道、陶艺等生活艺术也与自然万物紧紧相扣,日本人敬畏自然的心态可见一斑。
古都京都寺庙密度极高,随处一个巷弄就藏着一座小寺庙。这些清静之地让日本人在繁忙的日常中得到喘息。图为京都本能寺。
京都鞍马山,越往上走越清幽,小溪声伴随着人们走在崎岖的石板路上发出的声响,悦耳动听。阳光透过树叶缝隙透进来,与山间的风一起温柔拥抱着游人。图为位于鞍马山脚的贵船神社。
京都岚山竹林,仿如秘境,现代人踏入这寸土地必定戾气全消。
哲学之道的名字来源于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太郎,他经常于这条长达2公里的石板路径散步,因此得名“哲学之道”,西田几太郎也在这里留下了“我是我,人是我,吾自行我道”的名言,禅。
我所见的京都,肯定是世界上标榜着“反对改变”较为激烈的城市中的其中一个。严厉的景观保护法让这个文化重镇得以保留着自己独有的风韵,在世界的舞台上继续宣扬着日式审美的哲学。幸免于二战烽火的洗礼,经历重重困难发展至今天,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漫游在这个古老的城市,感知着这一切得来不易,想起了我国的遗产保护也应该凭借着一份坚持为下一代留存这古朴的感动。
设计禅:将简素融入生活
日式设计给予你什么样的感觉呢?简洁?色彩淡雅?线条清晰?
也许以上都是,日式设计本身就极为简素,承袭了日式传统美学基础,大至建筑空间、景观构造,中至家电,小至生活用品,日式设计都是一种做减法的美学,从外观上看就给人一种“禅”的韵味。
在传统日式旅馆里,留白极大的画卷、朴素的木质器皿只是日常摆设的一部分,却踩着四季的节拍创造了各种充满禅味的空间;一个和室房间仅摆放一个茶碗或一朵鲜花,就足以让人想象出大至万物的宁静。这种超脱的雅趣在日本比比皆是,更加别说举世闻名的日式“枯山水”带给人的精神寓意了。日式枯山水受禅宗文化影响深远,被誉为“禅宗园林”,通过组合式的白砂和石头勾勒出如宇宙般博大的意境,浓缩了大和民族的侘寂意识,蕴意深远。
说起京都的枯山水,当然不得不提龙安寺,龙安寺的庭院我认为是最具“禅”味的日式枯山水代表。大小不一的白砂铺满整个庭院,庭院内放置十五颗石头,此枯山水景观名为“虎负子渡河”。神奇的是无论人们坐在哪一个角度看庭院都会看不到其中一颗石头,这种布局被誉为美学上的黄金分割比例,在我眼里是最具深意的一副写实抽象画。
另外,在银阁寺也有一个十分著名的景观“银沙滩”。线条铺设而成的砂浪据说在晚上能够反射月光照射到银阁寺,是否真能反射月光没有得到本人验证,但“银沙滩”本身也是极具美感的景观设计。结合前面的龙安寺说一下为什么白砂在日本庭院比较常见,据说也跟日本人的一个信仰有关。
日本人认为海洋是民族的精神原乡,万物来自于海洋,一整片的白砂就像一整片的海洋,中间放置的石头就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砂的纹路不同也寓意着不同状态的水流,其中漩涡纹则代表了禅宗中的“绝对真理”。
绘出白砂的纹路是僧人每天清晨的功课,不同的纹路代表了他们不同的内心状态,反映了他们参悟的修为高低。无论如何,每一个日式枯山水在日本人眼中都是一整片浩瀚的大海,看似简单但又难以观其全貌,人,始终是渺小的吧。
看日式枯山水能教人静心,消除一切杂念只顾静静地体验这一寸土地上的松木与亭台楼阁,内心肃穆,禅意不可言说。
那么小小的生活物品又如何演绎十足的禅味?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提倡“用之美”,反映到日本人的生活中就是“每一个小物品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难道不应该让生活更有趣一点?”所以我们才看到日本人对每一件小物品的精益求精。
不得不提的是广为人知的muji(无印良品),主设计师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就是“空”,也是一种做减法的美学,自然、脱俗、清雅、虚空,muji被日本乃至全世界设计界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禅美学”体现。
日式设计正如陶艺大师安藤雅信所言:似有还无,似无胜有。
工作禅:一生悬命的匠人精神
日本人有句话叫“神就住在细节里”,日本人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让人佩服。在禅宗精神的影响下,日本人认为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悟道,要将它做到极致,这就是禅的意境。
“一生悬命”的精神就是日本人做事的精神,用一生的承诺来做好一件事。因此才看到那么多工艺家、料理人竭尽全力,日以继夜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汇聚成生命的河流。集体意识强烈的日本人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力量维持社会的脉搏,此即为“平凡的伟大”。
这里对日本社会工作压力不作评述,起码他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把人与工作高度结合的精神境界,就如同与天地万物结合一般能让人的生命得到完整,平常心是道,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悟道。
日本的禅还体现在很多很多的地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生活日常,都构筑了一个充满韵味的日本。最美的在地生活,应该就是遵循着四季,随着时间流过好每一个充满“禅味”的日常。
什么是禅?禅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但如果什么都没有,人们就看不到禅了,于是禅告诉人们:禅就是禅,禅就是,算了我也不懂。
禅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传到了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东南亚国家。而禅宗的发源地在中国,从它诞生之日起,日本僧侣又开始新的“移植”。12世纪荣西将临济禅,13 世纪道元将曹洞禅带入日本,禅宗东渐,很快受到日本武士阶层的垂青。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禅宗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谓不波澜壮阔,但在南宋之后佛教逐步衰微,但是在某一弹丸之地,我们的邻国日本,不仅使得禅宗可以不断延续传承,而且逐步发扬光大,并产生影响深远。
日本的柳田圣山曾今说过这样一句话,“宋代(中国)的禅就像洪水一样涌进日本”。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逐步达到古代中国的峰值,那时候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不是吹出来的。但是禅文化可以在日本生根发芽,逐步壮大,究其原因,在于禅文化的世俗性、现实性、心灵的自由性等适应了日本民众的文化心理,切合了日本社会的现实需要。古代的日本,弹丸岛国,物质匮乏,什么样的人才会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看破红尘的人,无家可归又说四海为家的人,苦中作乐之人,闲的无聊的人,当然不能排除有大智慧的人。为什么禅文化刚传入中国并不受待见,因为它强调四海为家,中国那么大,瞎逛游什么,日本不同了,就那么小,转一圈又回去了。到了中国唐朝时期,禅宗开始在中国迅速,这是因为当时大唐盛世,极为开放,很多印度僧侣在大唐传教,还有唐三藏西天去取经,鉴真东渡日本,各种唐三彩,唐朝艺术品流传到国外,直接或间接传播了禅文化,让禅宗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据史书记载,日本的京都直接是仿照中国古代长安所建,听起来这有点像是中国所谓的“山寨”,又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但如果你真那样看,就大错特错了。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或者其他优秀文明的学习,历来都是学到极致,甚至青出于蓝。在京都,无论是那错落有致的楼台亭阁,还是那趣味横生的石径小道,又是幽静清雅的禅院花木,还有繁花似锦的市井巷陌,以及那怡然自乐的流水人家,都是似曾相识,但又别有洞天,因为它除了像长安,但又和京都的自然环境,和日本的本土文化,设计风格完美融合,给人以舒适。
世俗人了解的禅,可能是和尚?是寺庙?是念经打坐?是西天,是印度,甚至就是西游记。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可谓是方方面面。它引发了日本文字,对俳句、对茶道文化、对山水,对朴素至美等审美的追求,在日本,禅文化所倡导一种自由,自在、极简,超然、脱俗的艺术境界。武士道文化的核心即来自于禅 ,它不仅构筑了日本人的人生哲学,而且也影响着日本艺术美的基调,对空寂、闲寂、枯瘦、幽玄等美学思想的形成,对自然万物的有情众生的情感等,都有极大的深化作用。 从而形成不同于中国的东方独树一帜的禅文化体系。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深入到了国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层次中。”
但日本能将禅文化延续至今,主要与日本的这个名族的长期信仰或者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其中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学习能力。学习过近现代史的都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前学习中国文化,后来学习欧洲文化,二战后又学习美国文化,都说笑称日本就是一个谁打的过他,他就学习谁的民族。这也不无道理,毕竟综合实力强于日本的国家都必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就本更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拿来就用,拿来就研究,拿来就学习,到自己手里的搞一搞,学一学,用一用就成就是自己的了。而不是把好的东西丢在厕所里以示自己的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