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有从事非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是这样吗?为什么? -凯发网站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非遗因无用,所以难生存。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确实很少,有的非遗已到了后继无人的窘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原因,就是从事非遗无法致富甚至难以养家糊口。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底子就是谋生的手段。我们的先辈从事这些行业时,根本没有想到什么文化遗产,纯粹为了吃饭。比如各个地方的民间戏曲,老底子就是一个职业或者是一门手艺。今天,绝大多数非遗的市场十分有限,收入不高,年轻人当然不愿意。他们没有这个义务。
另一个原因,从事非遗不够高大上。目前,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职业无非就是金融、互联网、文创等看起来比较时尚的产业。非遗,给人感觉有点老古董,不适合年轻人的个性特点。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人类几千年历史,被时间所淘汰的手艺、技艺和艺术种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举几个例子。比如唐诗宋词,虽然现在大家还在读,但当年这可是唱的,具体的乐谱早就失传了。又如,裱糊匠,现在不可能再有人从事这门手艺了,因为没有市场了。只要有市场,再稀奇古怪的玩意都生命力。比如看风水、算命,影视圈有人甚至养小鬼狐仙。北京朝阳区不是号称有三十万仁波切吗?
个人认为,对待非遗传承的窘境,我们要有平常心。把它交给市场、交给时间。